-
-
新闻中心
早有“疫”案,上海钢结构企业逆势成长, 随着我国国常会稳增长政策落地,上海已经差不多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市场对钢结构的需求逐渐恢复正常。有一部分优秀上海钢结构企业在全国其他地方有疫情扩散之时就早早做好了充足应对准备,在上海本市受疫情冲击这部分企业受其影晌微乎其微,在疫情期间安排员工吃住都在厂里,生产进度照常进行,颇为罕见的实现了逆势成长。由于受疫情影晌上海许多钢结构企业营业收入与净利润都双双大跌,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在营收上稍微有进步这已经是非常难得。大疫三年,从最初的惶恐到如今的淡定,从国家高层到平民百性,有“疫”案才能临危不乱吧。
“十三五”期间,上海在坚持政策引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引”与“逼”结合,着力抓好项目落地,打开了建筑发展的新局面。通过出台示范项目专项资金扶持、商品房预售优惠、容积率面积奖励等政策,鼓励高预制率项目落地和创新技术应用,充分调动了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同时,通过在土地出让阶段明确钢结构建筑要求,实现钢结构建筑实施比例和单体预制指标双控。截至2020年底,上海土地出让阶段钢结构建筑落实面积累计约1.5亿平方米。2020年上海新开工钢结构建筑地上建筑面积约占新开工建筑地上建筑面积的91.7%。此外,上海积极研判钢结构建筑发展需求,陆续出台了涉及设计咨询、构件生产、现场施工与竣工验收等方面的推进政策,丰富和完善了钢结构建筑推进机制。通过提供政策业务培训、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有效引导开发企业加大对钢结构建筑项目的投资开发力度;通过支持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及时调整业务结构,提升了建筑行业对钢结构建筑的认识和接纳程度,增强了钢结构建筑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引导区域内预制构件厂合理布局,有效提升预制构件的生产水平,促进产业链快速发展,为钢结构建筑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通过充分评估“十三五”期间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和发展情况,上海不断完善钢结构建筑的配套政策。2019年2月,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钢结构建筑实施范围和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沪建建材〔2019〕97号),修订和完善了钢结构建筑的落实范围和指标要求;2019年11月,修订发布《上海市钢结构建筑单体预制率和装配率计算细则》(沪建建材〔2019〕765号),在充分考虑外围护及内装部品的占比分值基础上,调整了钢结构建筑指标计算方法,并鼓励新型技术体系和工艺应用,从而使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