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从百度新闻中看到我国西南某地发生了使用在的 钢结构厂房发生火灾的事故,据报道火灾现场一片狼藉,业主损失惨重。防火乃是钢结构厂房重中之重,何以还会发生如此大事故?每每钢结构厂房发生火灾事故不担拉晌了行业管理警报,也带给建设方与使用方提了个醒,如何做到防范于未燃才是重点。
钢结构厂房防火需注意的问题
一、防火涂料质量。防火涂料因质量不同而价格有高低,部分业主为节省投资选择质量差的防火涂料;且钢结构的主体设计使用年限一般是50年,而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使用寿命远低于50年,企业一般不太可能自行在防火涂料失效后重新涂刷,这样就造成在钢结构使用后期,涂覆在其上的防火涂料起不到防火作用。
二、火灾危险性认定。钢结构厂房火灾危险性应由生产、存储物品及工艺流程来共同确定。一幢厂房作为不同危险性的生产,或使用、存储不同危险性物品的,其消防要求是不同的。包括个生产阶段的动态变化,也可能导致火灾危险性改变。因此,设计之初应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出现高危险等级区域,避免遗留后续使用问题。
三、防火分区划分。钢结构厂房在无工艺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划分防火分区,有利于减少火灾蔓延,为人员疏散和扑救提供有利条件。防火分区上应以分隔局部堆放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等火灾荷载大的部位为重点,根据火势蔓延途径,结合结构柱的加固,合理利用防火墙、防火卷帘、水幕等有效分隔。
四、火场排烟通风。现有的大部分厂房均为自然通风排烟,相较机械排烟优势很多,国内的自然排烟窗在钢结构厂房使用较为合适,在满足采光需要的同时能够起到火场排烟。有特殊使用的钢结构厂房房可考虑在适当位置增设天窗或在墙壁上增加通风口。而当火灾发生后,在火场破拆排烟时,应破拆上风方向的墙壁和门窗,迅速排烟,减少新鲜空气进入火场,能够有效减缓火势发展。
钢结构厂房的火灾危险性主要体现在着火源荷载、厂房几何尺寸及火羽流的形态等方面。一般钢结构厂房的特点是空间较大,空气充足,四周无附属围合建筑,有的大跨度大空间厂房内部甚至形成空气对流,属于初期发展最快的轴对称火羽流。在初期增长阶段,热量迅速累积,在可燃物上方形成温度较高、不断上升的火羽流。当羽流受到顶棚的阻挡后,便在顶棚下方向以平均0.5m/s的水平速度四面扩散开来,形成沿顶棚表面平行流动的较薄的热烟气层,此后,烟气受到建筑围护的阻挡和冷却,达到了一定厚度时又会慢慢向内部火源处扩展,形成逐渐增厚的热烟气层,从而缩短进入发展猛烈阶段的时间。当着火源发展至多处时,在火源间形成漩涡,影响空气对流,造成热量加速积聚,达到充分发展阶段,热烟气层的温度与中心温度相差无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