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实行“双反”成为全球经济市场议论的焦点,而我国的 钢结构产业发展过程与光伏产业有许多相同之处,如进入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早期的高利润更是吸引众多生产企业一哄而上,大量投资盲目进入,且大多是同质化竞争,最终导致全行业陷入低价竞争。光伏产业的前车之鉴值得钢结构企业提高警觉!为免 钢结构产业重蹈光伏行业的覆辙,钢结构企业应有所为。
八、九十年代,国内钢结构产业发展初期,钢结构企业承包一单工程的利润有时高达70%或以上,受到各路资金追捧,也造成了杭萧钢构、富煌集团等几家上市企业。而时下,企业多而散、恶性低价竞争已是国内钢结构行业普遍现象。特别是轻钢结构领域,市场竞争更是达白热化,由于进入门槛低、对生产设备、加工场地的要求不高,国内轻钢结构企业多如牛毛。而对设计、加工、安装有更高要求的重钢结构领域,内地只有几家大型钢构企业能够涉足,甚至有的地方城市目前仍然是一片空白。
在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尤其是欧美需求减弱后,许多钢结构企业今年过得很艰难,经营困难重重。我国许多产业世界第一,但产能过剩与高端品种不足并存,如钢铁、光伏产业等等。因此钢结构企业应从中学习、避免走这些企业曾走过的路,要理性,更要客观的科学规划布局。
|